大家好!我是客家梅州大埔人!
说起客家。很多人一定会说客家围屋建筑是个***!没错!
如:泰安楼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大家熟悉的电影大鱼海棠拍摄点花萼楼、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故居、邹鲁故居敬爱堂、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企南轩……等
大埔特色民居无论在数量和品种上,还是在保护和开发上都毫不逊色。所以这‘’最美小城‘’还是有干货的,值得前往观赏哦!
大美大埔,常来长寿!世界客家的香格里拉!世界长寿乡大埔欢迎您!
我是武平的客家人,我们这边的客家民居分两个时期的特点。清末民初以上、下堂、横屋、相房间、天井为主,解放后、改革开放前建造的房子一般都以一字棑开间为主。我们这边叫:三直过道、五直过道。这样的屋形比较直椄进入各自房间,不管三直、五直厅堂都设计在中间,算是正堂,有天子壁,天子壁后面装有楼梯,天子壁前有香桌、香桌上摆有古色古香的古瓷瓶之类的古懂。楼上有挑舍,也就是廊厦,装有栏杆可以凉洒衣服。很实用!清末民初的厅堂屋在外形上看起来比较大气,但是不太实用,因为房间少,除非请大客时比较“放势”以外没有多大用处。这种屋形既耗木料又浪费地盘!
题目很大,我们以福建客家建筑为例,来看福建客家的传统民居建筑,可以说,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土楼或围 (龙) 屋之后稍作思考,就能体味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对 “人的生态” 或 “生态的人” 的理解。例如,不论土楼还是围龙屋,建筑面积都很大, 少则几亩,多达几十亩。一座小型围龙屋通常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五、六条围龙。围龙屋以厅堂、 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卧室、厨房、 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 应俱全,几十人或数百人同居于此,亦可自给自足。所以, 围龙屋 ( 也包括土楼) 不仅充分展示了团结、聚族、和谐共处的客家文化特色 ,在我们看来也充分体 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关于“人” (“家”) 的观念,体现了“人的生态”,或者说实现了 “生态的人”这种追求。
福建客家民居建筑对环境的生态性理解,体现在建造前地 理位置的选择上,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安排上。就选址来看, “客家人兴土动木之时先要相宅,择吉地,十分讲究风水, 认为: ‘山厚人肥,山清人秀,山驻人宁’,所依山之厚、清、驻也就成了民居选址的重要标准,凡宅后有山梁大塬 者,谓 ‘靠山厚’,俗语称: ‘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 出大官’; 宅后临沟无依托者,谓之 ‘背山空’多忌 之 。”讲究风水 , 表面看是荒诞不经 , 但内里却是符合中国文化的理念的。客家人建屋选址,不是自己想把房子建在哪就建在哪,不管位置或条件如何,反正都要按自己的意图做,对自然环境强加改变,而是在尊重自然,在理解环境因素特点的基础上,既保有自然的原态,又使其有利于自己,随坡就势,去构筑人的生活空间。
“看风水” 选址,已经体现出客家民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与自然亲密和谐、 天人合一的精神。有研究者指出,客家民居具有 “人境交融、与物同化的建筑美”,客家人使自己的居住环境与山水 构成有机整体,而无雕琢之迹。因为客家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他们把建筑镶嵌在自然中,房屋本身融进自然之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房屋依势而起,前低后高,便于***光、通风、排污、排水; 房屋前有晒坪、鱼塘, 后有花坛,内有厅堂; 布局适合自然、清新的美学标准, 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客家建筑不仅重视近区的环 境美,而且也注重与更加广阔的大自然的亲和关系,创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