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的建筑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史料记载,天后宫和印度教关系不大,目前尚可找到痕迹的,就是天后宫后殿的两根婆罗门教式石柱啦。

我们来看看天后宫的建筑特点:

始建年代: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

泉州天后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筑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城南

历史地位:海内外规格最高、体制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的看点,主要是宋代木质构件和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主要是其正殿寝殿

泉州天后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天后宫正殿


以部分宋代构件,明清时期的完整木构,和精美石刻闻名于世。


天后殿体制宏大、比例协调、雕刻精美,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占地六百余平方米,主体为木质结构,周围以圆形石柱承重,所有柱础均由青石雕刻,气势非凡。

泉州天后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尤其是殿前一对青石龙柱,雕工精细、气势雄奇、栩栩如生,堪称闽南石刻的精品。

泉州天后宫的故事?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宫观。相传当年泉州遭受海盗侵袭,天后帝母显灵保佑,平息了海难,救了无数百姓,从此得到了人们的崇敬。天后宫因此得名,成为泉州庇护渔民、祈福安康的神圣地方。宫内保存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祭祀品,是泉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泉州天后宫海拔?

天后殿

泉州天后宫天后殿即正殿,是天后宫中明清木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天后殿高12米,进深25.6米,面阔24.6米,占地面积635.5平方米,殿前有专为祭祀活动所用的场所空间。天后殿周围设有高出地面1米的由花岗岩砌筑的台基。与其他天后宫有所不同,泉州天后宫天后殿在结构上增设拜廊,也称檐廊,使得进深大于开间,增大了祭拜空间。天后殿屋顶***用重檐歇山顶,整个建筑高大挺拔,象征了妈祖崇高的地位。天后殿是泉州天后宫中装饰较为华丽的建筑之一,屋顶以灰塑为主,多以龙、凤为装饰内容,梁、柱、枋等木构件上也多有彩绘、雕刻。

泉州哪个庙是供奉妈祖的?泉州与妈祖有什么渊源?

  泉州市区最著名的妈祖庙当属“天后宫”啦!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要说泉州与妈祖的联系,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泉州天后宫正是在宋***的重视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兴建的。天后宫供奉的祀神就是湄洲林默娘,也称为妈祖。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航运的精神支柱。同时神像被带上船舶,过海建宫立庙,供奉天妃,有的连建宫的建筑材料,也从泉州海运而去。

泉州天后宫简介:

  泉州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泉州是妈祖信仰重要发祥地

  妈祖信仰,源于福建,对妈祖的崇拜最先从航海者开始,后逐渐向省外乃至国外传播。我市文史专家黄炳元研究认为,妈祖之成为海神,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没有泉州的海外交通与泉州人的海外移民,妈祖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神祗,传向世界。

“妈祖信俗”由泉至台

  明清期间,大量民众移居台湾。明天启四年(1624年)至清亡(1911年)共287年,共出现三次移台***,均为泉州人所率领,同时移居台湾者中泉州人数量最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