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脉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又名大形山,五形山。北起北京西山,南达黄河北岸,绵延于晋冀之间,呈北北东走向。是中国陆地地形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吕梁运动期始成太行山雏形,海水在奥陶中期退出。晚古生代时,山体发生凹陷,海水侵入。中生代,南部上升,北部局部拗陷。燕山运动时,形成新华夏式褶皱带。喜马拉雅运动时,表现为强烈断裂,并伴随大幅度拗曲,形成复式单斜褶皱。大致邢台以北,广泛出露太古代和震旦纪地层,并有中生代侵入的酸性岩体;以南、寒武、奥陶纪地层出露广泛,岩层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吻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太行山脉
外文名
T'ai-hang Mountains 、T'ai-hang Shan、Taihang Shan
别名
五行山
王母山
太行山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北高南低。发育有多级夷平面。东濒华北平原,相对高差1500~2000米,山前洪积扇特别发育。西呈阶梯状逐渐没入山西高原,相对高差500~1000米。
太行山高度是多少米
太行山最高的山峰是小五台山,有2882米。小五台山是河北省蔚县与涿鹿县交界处小五台山是太行山的主峰,也是主脉之上的最高峰。小五台山有5处制高点,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处台顶的海拔高度均超过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东台最为著名。
气候特点:
从气候上看,太行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虽四季分明,但冬长夏短。
太行山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气候条件与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平均最低气温在-10℃左右;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平均最高气温在28℃上下,偶尔会出现高温天,但概率可以说是相当低。
太行山位于中国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东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于南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边境的沁河平原。长700千米,山脊海拔1500~2000米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阳曲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脉的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山前发育典型的洪积扇以及冲洪积平原。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
太行山不是单独的山峰,而是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的山脉。绵延400余公里,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山峰也不少。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